疫情当前,上海各行各业已出台80多个针对性的标准或规范

殡葬服务机构

殡葬服务机构环境控制

服务遗体场所应符合《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》(JGJ 124-1999 )的有关规定。

殡葬服务机构应每天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,空气消毒可用高效消毒剂,或用紫外线消毒,每次1小时,每日2~3次。

疫情防控期间,殡葬服务机构不举办守灵、公开告别、公开祭祀祭奠等人员聚集活动。

人员防护

接触遗体工作人员防护

1.须穿戴工作服、一次性工作帽、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、一次性防护服、医用防护口罩、护目镜或防护面屏、工作鞋或胶靴等,全面做好个人防护。

2.接触遗体过程中,尽量避免遗体体液、分泌物溢出,如有发生类似现象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,用高效消毒液擦拭、密闭、固定做无害化处理。

非接触遗体工作人员防护

进入工作区前,工作人员须进行体温检测,认真做好个人防护措施。

服务对象防护

殡葬服务机构应主动做好服务对象的健康监测和防护,应配备消毒液、测温枪等必要的防护用品。

服务对象应配合殡葬服务机构做好体温检测,自觉佩带口罩,做好个人防护措施。

废弃物处理

服务遗体使用过的防护用品、废弃物、污染物,应放入带有密封盖的垃圾桶或污物袋内,用3%—5%的过氧乙酸喷洒后密闭消毒,并按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》有关规定,做无公害化处理。

安全防控措施

各殡葬服务机构要进行全员培训,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,加强对员工的健康管理,每天做好体温检测。

特殊遗体处置

服务对象中有确诊或者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遗体,严格按照相关规定,由上海市民政局指定的殡仪馆统一处置。          

疫情下最简丧事——5分钟完成出殡仪式

出殡仪式简化到5分钟,灵车直接开到治丧地点接棺,一辆送殡客车独自驶往殡仪馆……4日,晋江市的一起出殡仪式,以最简约的方式告慰逝者、护佑生者。

2月3日早上8点多,晋江梅岭街道梅青社区八旬老人李秀环去世了。得知消息后,社区党支部书记庄烜炜带着社区干部赶了过去,希望家属们能在24小时内办完出殡仪式。“按照过去旧俗,老人享年80多岁,属于喜丧,一定要办得隆重一点。最长的会办上5天。”庄烜炜担心老人的家属不配合,安排社区工作人员分头去做思想工作。没想到,没有预想中的不理解、不配合,老人的家属经过商议,表示丧事一切从简,以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。整个治丧过程无“火光、功德”,无“公饭、答谢席”,出殡仪式无长时间祭拜,无“阵头”,无“游丧”,头旗、头灯等仪仗都放在一辆皮卡上,连送葬后助丧人员的聚餐也取消了。记者了解到,正常的出殡仪式一般持续半天,而他们进行了最大简化,只用了5分钟。

“我们简的是流程,减的是时间,不减的是大义、是孝心、是人情味。”庄烜炜说,“儿女尽孝的方式有很多种,但在这种关键时候,防控疫情必须排在第一位。”

据悉,为加强聚集性传染防控工作,晋江于1月30日发布《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简化治丧活动的通知》,针对治丧人员聚集问题,从缩短时间、缩短路线、缩减规模、缩减环节、缩减人员、缩减仪仗、加强防疫、实施报备等方面加强疫情防控,防止人群聚集交叉感染。

丧事简办 为疫情防控让路

 自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,漳州市诏安县金星乡严格控制各类人员聚集活动,农村的红白事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关注对象。

近日,金星乡田朴村一名92岁老人不幸去世,她家里儿孙满堂,亲友众多,其两个儿子计划大办丧事。接到群众反映后,村书记郑进锋马上带领村干部到户核实并及时报备乡政府。随后,金星乡组织民政办、派出所和田朴村党员干部共6人,多次入户劝导,要求简化丧葬,尽管期间多次受阻,干部们仍保持耐心,不断入户宣传疫情防控时期聚集的危害、移风易俗的好处和违反相关规定的处罚办法。

“虽然不能为母亲大办丧礼寄托哀思,有点遗憾,但如果亲戚朋友因为来悼念而造成疫情传播,那就得不偿失了。”最终,在党员干部第5次入户后,郑家两兄弟一致同意丧事简办,并将这一消息通过微信、电话告知亲朋好友。不办酒席、不播哀乐,棚架搭设面积从100多平方米减少为20平方米,葬礼只派至亲代表参加,且参加人员全部配戴口罩,原本为期7天的丧事在1天之内完成了。

丧事结束后,田朴村组织党员干部上门逐一向葬礼参加人员收集废弃口罩,并送至卫生所统一处理,防止造成污染,减少疫情传播风险。

疫情防控攻坚战开展以来,金星乡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宣传防疫知识,劝导群众不串门、不聚集、不聚餐,到目前,共劝阻群众办理红白喜事6场次,劝阻600多人次参加聚集,为疫情防控“让路”,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创造了有利条件。